发表时间: 2020-01-07 09:41:00
作者: 陈村慈善会
浏览:
佛山市顺德区陈村慈善会
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
(草案)
2019年,陈村慈善会实际收入853.41万元,实际支出804.35万元,同比2018年分别增长68%、116%,坚持以建设和谐陈村为主线,狠抓爱心服务工程和群众文化建设,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,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,在担当作为中凝心聚力,有效服务了困难群众,为构建陈村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爱心支撑、服务支撑、公益支撑。今年开展主要工作如下:
一、规范运作管理,持续推动运营社会化、规范化
稳定秘书处人员配置,加强陈村慈善会社会化运作管理,形成通过常务理事会议事确定执行目标机制,实现从“行政化”逐步转型“社会化”运作模式。专题召开第四届常务理事会会议,通过会议讨论并审议有关陈村慈善会需开展的重大工作,包括:新增冠名基金的设立、固定理财资金的理财方案、紧急的医疗救助个案帮扶、品牌项目的实施操作设定、社区公益项目的实施发展导向等等,有效提高陈村慈善会对重大工作开展的规范执行能力,及时应对所需处理的各项突发事件,实现规范化的有效沟通讨论,形成妥善的处理方式,让秘书处更有效率地执行会务。新增甲类冠名基金5名,乙类冠名基金2名,冠名基金队伍达18名成员,在队伍日渐壮大的同时,资助范围领域也在相应逐渐扩大,对镇内的福利事业更多元化地普及。通过陈村慈善会进行的各项公开募捐活动,形成规范化操作模式,执行项目报备、开展线上支付及后续监管跟进的有序流程,让镇内各个机构能够在合法、合理、合情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公益慈善活动。规范会务资料整理及记录工作,迎接社会等级评估,在保持4A级社会组织的基础上,努力朝取得5A级社会组织为目标开展会里内务工作。
二、跟进做好各项公益服务,不断推动慈善品牌化建设
(一)公益慈善嘉年华。举办“聚爱行走·益动陈村”为主题的第四届公益慈善嘉年华活动,以欢乐跑、花海骑行、公益徒步等方式,吸引6000余名市民参加活动,并通过冠名基金线上众筹+活动招商新模式,筹得善款合计32.5万元。(二)爱心饭堂。多渠道拓展项目,为项目争取资金支持,“暖心餐”和“送餐服务”项目再获德胜基金会“和美社区计划”资助,为镇内相关符合资助的人员每餐资助10元的同时,也争取资助25万元用于项目设备完善和升级;在腾讯99公益活动平台上线爱心饭堂项目,获得资助的同时也争取平台资金的配捐;落地“社区饭堂”项目,赴仙涌、弼教、南涌开展实地调研,筹划建设社区饭堂项目,申报的“陈村社区饭堂”项目获德胜基金会“和美社区计划”秋季资助20万元、申请顺德区慈善会“慈善综合体”项目获资助17.61万元和申请镇人社局资助项目经费20万元;现时仙涌、弼教、南涌设立的社区饭堂正式运营至今,每日恒常用餐人数达250人每餐。(三)爱心超市。开展爱心超市进村居的项目活动,分别在绀现、潭州、仙涌、花城、旧圩、南涌、合成,举办爱心米油义卖,共筹得善款2.59万元,得到广大参与市民的一致好评。(四)蒲公英书社。共为镇内20名困难家庭学子提供一对一专业的辅导,弱势学科成绩及学习积极性有明显提高,组建16人讲学团队,通过岗前及能力培训,提高了讲学团的教学技巧及学科知识梳理能力,开展了3场家庭教育讲座,家长们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引导,同时联动陈村个案中心、学校、教育机构、金顺龟协等社会资源,为困难家庭学子提供专业心理疏导、提高了学科知识、改善了学习环境。(五)“读·享”换书季。组织陈村公益换书季活动,进行“以1换3”,联动镇内学校25所,派发换书券17810张,参与换书3482人次,网络购券募集930元。(六)公益项目征集大赛。首次参与项目资助,增设“慈善板块”吸引项目争取资助,让大赛资助金额累积超过100万元。(七)慈善助困。“慈善圆梦行动"由陈村慈善会牵头,累计为我镇50户低保、临界、“五保”、 “三无”等困难人群实施定点帮扶,共发放的圆梦物资包括热水器、电饭煲、电磁炉、冰箱、风扇、家具,油、米等共161件,物资合计金额接近5万元;按照区、镇慈善会联合推出“安心善居”项目安排,以“安全、便利”为目标,按照“适用、经济、安全”原则,为我镇28户困难家庭提供免费家居改造活动,修缮房屋已完工并进行验收。(八)春节前、中秋节慰问。先后走访慰问陈村敬老院,为镇内289户困难家庭送去慰问金及慰问品。(九)暖心助老。累计出资1.9万元,帮助95位困难长者加保银龄安康,大大提高困难长者的生活保障。(十)联合公益慈善活动。联合镇人社局开展2019年陈村镇残疾人运动会暨助残日活动,120名残疾人参加,活动以演出、运动会、游园活动等形式呈现,陈村慈善会为活动购买公众责任险的同时,还让爱心超市和爱心饭堂项目参与其中,为活动提供精美礼品及美味自助午餐,让大家玩得尽兴开心之余,在安全保障和食品安全方面都得到有效保障护航;联合佛山市民政局、市慈善会、市慈联,共同开展了“慈善文化进校园·善爱同行暖佛山”活动,让孩子深切感受慈善文化的魅力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通过才艺表演、公益宣讲、有奖问答等的方式让学生接触、了解慈善。
三、创新阵地建设,扎实推进信息化融合发展
(一)建立友好交流平台,与区内各个镇街的慈善会保持长效的交流沟通,形成信息化互助互动平台,确保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***的提升。
(二)建设线上慈善阵地。一是官网改版上线。陈村慈善会官网改版后正式上线,官网改版后保留原有的栏目体系,更新页面展示、突出功能引导,官网简洁实用,更加贴合“慈善”主题,使群众更容易找到所需信息、更直观地了解我会的工作与服务。二是微信公众号增加《关注陈村》和《生活百科》内容板块,让资讯面覆盖范围更加广。三是利用腾讯99公益日自主搭建项目平台参与众筹。搭建线上公益慈善平台,以售卖消费代金券的形式,融入慈善元素展开线上募捐。四是与企业联动搭建爱心ETC平台,创新消费模式参与慈善,让业务与配捐连成一线,扫描陈村慈善会与指定银行的办理爱心ETC二维码,每成功办理一户,对应银行(中国银行、顺德农商银行、农业银行)向陈村慈善会捐出30-50元不等的善款。
(三)建设线下慈善阵地。一是建设仙涌慈善综合体。通过参观学习、站点优化等,以“1+N”的模式优化设计方案,对选定社工机构进驻提供服务、增设办公设备和用品、养老服务设施、仙涌站点修缮等内容进行修改完善。12月16日,陈村慈善会仙涌慈善综合体顺利揭幕,正式运行,组织开展了“社区厨房—浓浓仙涌情,欢乐迎元旦”活动。二是建设社区饭堂。认真开展调研,对社区饭堂项目需求进行详细、深入分析,融入多元素的社工或志愿者服务加强社区营造。赴仙涌、弼教、南涌社区内进行社区饭堂用餐需求调查,收集相关资料。就社区饭堂的运营方式、管理制度、服务方向、空间布局等事项进行深入交流。***终,在仙涌、弼教、南涌设立的社区饭堂正式运营,为长者提供助餐服务。
回顾慈善会全年的工作,虽然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,但也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,主要体现在:一是面对“社会化、品牌化、规范化、信息化”发展的时代要求,跟进还不紧密,一些工作还图形式走过场,有模式化倾向。二是部分工作人员对公益活动的内容、方法和要求掌握不透,做得不细,对如何开展公益活动心里没底、手上没招,存在不懂不会的问题。三是形式不够多样。不注重运用网络、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载体搞公益,仍搞常规式式呆板活动,形式比较拘谨。
2020年工作计划
陈村慈善会将立足自身主业,着眼“社会化、品牌化、规范化、信息化”发展的要求,进一步把正方向、灵活方法、务实举措,推动公益落实走深到位。
一是持续推进慈善社会化。继续完善常务理事会的沟通机制,促成理事会全体成员参与议事并融入项目资助的新型架构体系。加强冠名基金队伍建设,将项目融入各个冠名基金恒常开展,为镇内继续补充各项福利事业的资助。继续开展公益慈善嘉年华活动,对原有品牌项目进行增亮扩能,继续优化活动内容,增加亮点,融入新元素,打造陈村公益慈善的一张善良恒久的城市名片。
二是打造规范化慈善流程模式。继续推进秘书处工作融合,实现专项工作程序、操作流程标准化,打造共融性团队。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,继续完善慈善会各项管理制度,让接地气、迎合社会发展需求、为企业贡献减负等新元素融入会务管理,实现陈村慈善会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新模式。做好资料整合,规范化所有程序记录,力争达标社会等级评估,实现评上5A级社会组织。建设弼教慈善综合体,以弼教破烂建筑物为载体,建设慈善综合体,定位服务辖区社会群众,涵盖慈善会社区饭堂、爱心超市等品牌项目分点,落实线下慈善阵地,打造社区公益慈善会分会场。
三是推动慈善品牌化建设。在做好原有品牌项目的同时,加强实体慈善建设,推动建立陈村慈善会公益慈善种植园,依托“3月12日”的植树节,在潭州水道与玉带公园一带进行植物或树苗栽种,建立陈村慈善会“公益慈善园”,让活动成果成为慈善实体,让公益慈善的种子散播的在河堤水道,让途经的行人体现公益慈善的力量以及氛围,恒久有序。开展“暑期慈善季”专题助学活动。在7-8月份学生暑假期间,打造慈善会关于助学成长的“暑期慈善季”,开展公益实践活动、行业体现活动、“读 享”换书季、蒲公英书社暑期成长营、公益慈善小记者等多种活动,营造并将公益慈善氛围播撒到校园每个角落。以“慈怀天下,善泽陈村”为主题,注重正能量理念弘扬和实践,拓展充实陈村公益慈善志愿者服务队,引导广大会员和市民大众积极参与,为实现“社会更有温暖、城市更有温情、发展更有温度”贡献爱心和力量。
四是推进慈善会信息化建设。进一步加大慈善阵地建设力度,推动线上公益慈善类抖音平台建设,落实线下慈善阵地综合体建设,让村居群众感受到公益慈善的魅力。紧密对接各类自媒体,注重围绕“诉求、募捐、救助、义卖、经营、服务”,开展广泛引流,不断拓展陈村公益事业的影响力。进一步探索“互联网+众筹”建设,深化平台建设、创新爱心渠道、丰富爱心内容,加大“会务公开”,不断提升使公益慈善的公信力。
2020年,是***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,要以“精准扶贫”为主线,一如既往加强帮扶救助对象摸查,做到“基数清、底数明”。要灵活使用各类资金,把有限的善款、资源用到***迫切需要的群体和项目上,提供更精准、更个性化的慈善服务,确保资金使用在那些真真正正需要帮扶的对象身上。